一直想寫這個話題,卻覺得底氣不足,因為我沒有能力真正走進美國人的家庭。一直覺得這個問題敏感,因為在30年前,我曾聽過美國“性解放”,婚姻與家庭生活苦不堪言的宣傳。一直信守中國道德倫理的傳統觀念,以為中國人最重視親情,最有家庭觀念,婚姻也最講責任,道德的水準最高。
來到美國住了一陣子,我在動搖原來的自以為是,我在羡慕老美的婚姻、家庭和生活方式,甚至被他們一個個家庭的幸福生活所深深的感染著。甚至我在認為,美國人對待婚姻和家庭的基本態度,不失為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們發展中國家的問題,面對人家的生活,我們具有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當汗顏。我的朋友不是美國人,因為來的時間久了,生活也就基本上美國化了。從他們一家的狀態,我看到美國社會對婚姻、對家庭、對事業、對子女、對幸福和責任的基本態度。細細品味,與我們今天的狀況或有極大地區別。
對於美國人,家庭是人生隸屬的最核心的組織形式,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認為家庭比事業更為重要,少有人認為工作單位比家庭更為重要,為了工作而犧牲家庭,被認為是不可理喻或者令人費解。我們看到,絕大多數家庭的男主人,都嚴格按照“朝九晚五”的方式工作,早晨吻別家人去上班,晚上開車急忙趕回家與家人團聚,開心的下廚然後與家人共進晚餐。在外面應酬客戶或者聚會朋友,會是非常偶然的事件,會讓家人感到今天很不一樣。每個家庭的夫妻,生活在一起的前提是相愛,是忠實,是信守對愛人、對家庭承諾。夫妻共同承擔家庭義務,共同養育子女,共同創造家庭的和諧與快樂。即使男人在外為生計所奔波,回到家一樣做家務,帶孩子。夫妻和孩子要得到愛,互相給與和接受。不愛了就理所當然的分居和離婚,而不會為了什麼面子,什麼名聲,湊合著過一種有名無實的婚姻生活,不會因為責任而犧牲愛情,讓任何一方忍辱負重或忍氣吞聲。他們不認為夫妻的離異有什麼不妥,不愛並不等於不負責任,任何一方的責任都受到法律的約束。據說美國的離婚算是很習以為常的事,但當他們處在婚姻狀態時,必須以愛為前提,必須要幸福,否則就平靜而離。家庭對於美國人顯得重要,還在於他們有太多的方式,體貼入微的經營著家庭的幸福,除了他們每天在一起的生活廝守以外,對於任何的節日、假期,美國人都會精心設計,確保與家人在一起度過,即使是每週的兩天週末休息,幾乎每個家庭都會安排舉家出動的活動,外出購物,野外露營,參加教會的聚會等等,豐富多彩且樂此不疲。孩子們的興趣活動被爸爸媽媽看做十分重要的事情,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去與之分享,無論在學校的畢業典禮上,還是在黃昏的球場邊,隨處可見爸爸媽媽的熱情陪伴。美國的家庭充滿著民主的氣氛,父母與孩子平等相處,很像是要好的朋友,孩子們按照不同成長的年齡段,不斷擴大和享有自己的權利,自己選擇任何正當的、喜愛的學習和生活內容,選擇嚮往的學校和專業,自主適度理財,參加喜歡的社團組織活動,結交喜歡的朋友等等,都不會被父母強行干涉,反而會得到分享。因為美國人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人、認為孩子與大人平等,首先是得到尊重。在美國,沒有那麼多專為人們不回家準備的餐飲娛樂場所,沒有滿街毛豆花生和啤酒的“大排檔”供哥們兒暢飲;沒有或明或暗、燈紅酒綠的練歌房、洗浴中心和美髮廳供“厭家”的男人們消遣;沒有那麼多睜眼閉眼,容忍不忠的男女“包二奶”或過重婚的日子,更沒有那麼多為了責任和面子,忍氣吞聲堅守著沒有愛情、甚至長久見不到對方的婚姻。
在中國,還有幾個男人到點回家陪老婆孩子吃飯?還有多少對夫妻總是形影相隨,恩愛如初?還有多少家長寧可放棄工作,也要去分享孩子的成績和快樂?中國的家平日是冷清的,過年時是熱鬧的,最美好最感人的語言都被中國人說盡了,可是除了過年以外,婚姻的經營,家庭的養護,我們都太忽略平常,太重視應酬,太粗心大意,太吝惜付出了。我似乎覺得,最有人情味、最主張責任感的我們的中國,離婚率可能不如美國高,但並不意味著我們的家庭生活比人家好,有多少人過著有名無實的婚姻和家庭生活?有多少人在已經死掉、爛掉的愛情和婚姻裏苦熬苦忍,連掙扎的勇氣也沒有。有的女人即使是離了婚,還要為孩子廝守空房,忍受孤寂無奈的日子,真是對獨立人格的一種殘忍踐踏。想到自己的一生,家庭遠沒有成為一個難舍難離的溫暖的小巢,說嚴重點幾乎就是一種形式存在著,儘管我不是個男人,應該更多承擔家庭的維護師,可我一輩子以事業為重,與男人為伍,以拼搏奉獻為榮,常常以為家庭是一種負擔,我給予家庭的太少太少了,我欠親人和孩子的太多太多了。
中國和美國,家庭觀念不同,誰的幸福誰知道,誰的痛苦誰也知道……來到美國小住,審視老美家庭,對比中美婚姻家庭觀念,我也在反思與檢點之中......
文章來源於:北京的月季-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