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論文 >>
律師介紹
attorney join in

分眾傳媒私有化退市 中企何以屢屢揮別納市
流覽次數:4434    添加時間:2012/8/22   

      8月13日,分眾傳媒宣佈稱,接到一份34.9億美元的私有化要約,其中每股27美元的收購報價比8月10日公司的收盤價溢價15.5%。

  有分析師指出,分眾傳媒私有化將成為今年繼阿裏巴巴和盛大之後最大的一起中國概念股私有化交易,而如果交易成功的話,分眾傳媒將從納斯達克退市,其亦將帶動更多中國概念股退市。

  中概股私有化源起受內外“夾擊”

  從2011年起,美國資本市場中中國概念股開始出現退市多於上市的情況,進入2012年後,更有多家中國概念股表達出私有化退市的意願。

  自2010年至今,已經有12家中概公司完成私有化。而今年先是盛大,再到阿裏巴巴,現在又輪到了分眾傳媒,中國概念股的私有化正愈演愈烈。而針對分眾傳媒,有業內人士認為,私有化並非重點,分眾傳媒或將重回A股市場或赴港上市。

  在美上市中國概念股退市、私有化的原因主要由頻繁遭遇做空引發。

  去年11月22日,做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s)發表了一份有關分眾傳媒的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分眾傳媒電視屏數量誇大50%,並指出分眾傳媒只為內部人士考慮,投資者懷疑其中的現金流向。報告指出,分眾傳媒內部人士和他們的商業夥伴通過出售分眾傳媒的資產大發橫財,而股東損失慘重。

  受此影響,當日分眾傳媒股價曾在盤中一度跌破10美元,最低報收於每股8.79美元。

  但也有分析師認為,雖然被機構做空導致投資者失去信心的原因很明顯,但分眾傳媒在發展上也存在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分眾傳媒2005年7月登陸納斯達克之後,隨即開始瘋狂收購。2005年10月16日,分眾傳媒以超過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框架媒介100%股權;2006年1月7日,分眾傳媒以3.25億美元合併聚眾;2006年3月21日,分眾傳媒3000萬美元收購WAP PUSH手機無線廣告運營商凱威點告;2006年8月31日,分眾傳媒收購影院廣告公司ACL;2007年2月28日,分眾傳媒以2.25億美元收購好耶。

  分眾傳媒早些時候,曾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註冊申請書和關於二次售股的招股說明書中,沒有披露由於在互聯網廣告領域開展多筆收購,而導致毛利率受到負面影響的事實。因此,該美國律師事務所代表在分眾傳媒二次售股中購買其美國存托憑證的投資者對分眾傳媒提起訴訟。

  中概股私有化或愈演愈烈

  據《證券日報》記者之前統計,自去年8月至今,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退市數量已達23家,其中從納斯達克退市的有15家。46家遭遇被長期停牌或退市警告,部分中概股的市值大幅縮水。

  另有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在美上市的254家中,僅16家公司全年獲得了正收益,而其餘238家的收益都是以下跌告終,其中更是有超過一半的公司股價跌幅在50%以上,39家公司的股價跌幅超80%。

  受多重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中概股公司從自身利益出發,選擇從美國市場退市。

  曾有分析報告指出,過去中概股在美國上市被認為是“英雄”的舉動,可以在行業裏產生明顯的品牌效應。美股市場的投資者瞭解互聯網產業,企業可以在市場融資,風險投資也可以順利退出。不過這些優勢正在減弱。受壓的股價打擊了股東的利益,尤其是許多公司的高管在公司都佔有大量股份。對員工的股權激勵作用減弱,一些公司的股票期權未被行使,失去了對人才的吸引力。甚至股價的低迷對一些公司的品牌效應造成了影響。

  對於近期的中概股私有化風潮,有分析人士認為,分眾傳媒無疑將起到推波助瀾作用,並將激勵更多企業退市,甚至當當、人人公司等熱門互聯網公司也存在這種可能。不過他認為,對於上述互聯網公司而言,主營業務仍處於快速增長狀態,企業戰略並無調整壓力,隨著市場狀況轉好,其股價回調的可能性較大,並且互聯網公司回歸A股市場仍有較大障礙,因此,這類公司並無太大動力進行私有化。預計未來私有化的中概股仍將以小盤股及傳統行業企業為主。

  另有消息指出,在此次中概股私有化的浪潮中,私募股權基金也積極參與。根據投中集團提供的分析資料顯示,包括分眾傳媒在內,今年至今已有12家中概股宣佈私有化計畫。其中有四起案例有VC/PE機構參與,分眾傳媒背後有方源資本、凱雷、中信資本、鼎暉、光大資本等,尚華醫藥、千方科技、亞信聯創私有化計畫則分別有TPG、賽富基金、中信資本參與其中。


來源:證券日報
 

點擊排行
關閉 在線客服 USLawChina微信
掃一掃 諮詢更便利
跨國 搬家 遷廠 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