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美資訊
律師介紹
attorney join in
旅美資訊

美國的崛起與發展
流覽次數:4430     添加時間:2012/6/18

 一、關於美國崛起的界定
“崛起”(Rise)一詞並非我國歷史上的常用詞,一般我們講的是偉大復興,或者振興中華,而不講偉大崛起。崛起說的是指一個時代或者一個歷史階段,而不是一個國家的歷史全部發展過程。通常這種崛起不僅對於一個國家自身,而且對於世界格局都會發生重要影響,所以“崛起”往往不是一國的問題,而是關係國際關係格局的問題,因而談論崛起,勢必引起國際輿論的強烈關注。

在談論一個國家“崛起”的時候,我們首先需要嚴格和界定“崛起”的含義和時限,需要區別歷史上的“崛起”和當今所談論的“崛起”。區別“崛起”中的大國和“崛起”後的大國的概念。

在談論美國時,我們更加需要清楚界定“崛起”中的美國和“崛起”後美國快速發展成超級大國及唯一超強國家的區別,需要對他們能夠“崛起”成為世界大國和“崛起”後發展成為超級強國分別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釋。因為並不是所有大國崛起後都能夠繼續崛起為超級大國的。在今天除了前蘇聯,沒有一個曾經崛起的大國像美國那樣在崛起後發展為超級大國,但是蘇聯好景不長,到1991年解體了,作為超級強國的只剩了美國。

從歷史上看大國“崛起”,需要對“崛起”的開始和終止時間有準確的歷史界定。我們不能違背歷史實際把歷史上大國“崛起”歷程人為擴大為崛起後的發展過程,這樣的解讀會造成對讀者的誤導,以為20世紀以來的美國還處在崛起之中。

在近代和現代世界歷史上,不同的世紀有在那個時代的崛起的大國。18世紀美國還談不上是“崛起”的時代,還不是美國“崛起”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崛起”後的世紀,而不是依然在“崛起”的世紀,21世紀是美國試圖維持唯一超級大國地位的世紀。如果把實現近代化的進程即那個時代的現代化視為世界公認的政治和經濟大國,作為崛起終止的重要標誌性時期,那麼19世紀末,美國可以說已經基本完成了“崛起”過程。如果說19世紀60年代美國在世界各國工業總量的經濟地位占全球第四,可以看作為一個快速“崛起”中的國家,因為那時的世界工業總量,是衡量近代化在全球地位的重要指標。那末,19世紀末的美國,已經基本完成了近代工業化,美國已經趕上了那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工業國家英國的水準。在1894年,美國的工業產值94.98億美元,英國則是42.63億美元,第三位德國為33.57億美元,分別居於世界第二和第三位,英德兩國工業產值合計為76.2億美元,美國為世界第二、第三位總和的124.6%。這一點對我們如何看待美國的崛起是很重要的。

如果按照一視同仁的排名標準而不是雙重標準,我國今年的經濟總量已經占全世界第四位,這個老四的經濟總量排名地位相當於143年前美國的1865年那時美國在全球的經濟地位,如果預測中國要達到21世紀世界經濟總量排名第一,並且經濟總量為21世紀的某個時期的世界第二、第三位國家經濟總量之和還要多124.6%的話,那麼,從現在起沒有再加上持續不斷的三、五十年的艱苦卓絕的努力是難以想像的。如果按照美國19世紀末的經濟總量標準,那時還不能算美國的“崛起”已經基本完成的話,那麼按照同樣的標準,我們中國即使到21世紀中葉某個歷史時刻經濟總量為那個時候世界第二、第三位國家的總和還多,不等於說,也還沒有完成“崛起”的歷史使命?這樣來理解和解釋“崛起”,是不是混淆了已經“崛起”和“崛起”後繼續發展為超級大國的概念了呢?

有人強調從文化或法制制度的健全上上來解釋美國的崛起,這也是解釋美國崛起的一個視角,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這個制度並非一成不變的,而是逐步完善、發展變化的。拿經濟機制來說,19世紀的美國,是自由市場經濟為主軸的世紀,而不是國家干預下的市場經濟,恰恰是在美國已經崛起為經濟大國後的20世紀,才繼續發展和完善政府干預與市場經濟相協調的經濟機制的,這樣就保障了美國在基本完成崛起後,順利走向超級強國之路,並不是說因為已經有了十分健全的現代經濟機制才成為崛起的美國,這一點在時間上界定上是很重要的,我們不能把崛起後的歷史事實拿來作為崛起主導原因的分析依據。

20世紀的美國是由經濟大國走向超級大國和世界唯一超級強國的時代,把20世紀“崛起”後的美國還納入“崛起”中的美國來闡述,顯然與美國的“崛起”歷史實際不符合。“崛起”中的美國和“崛起”後的美國是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如果一個國家發展為世界歷史上的一個政治或經濟大國,它是有著特定的歷史界標的,這是一個歷史界定概念,而不是歷史演變的描述。“葡、西、荷、法、英、德、俄、日、美九個發達國家都有她崛起的時代界標,但是在21世紀的當今世界,夠得上正在崛起的重要大國恐怕只有中國和印度,美國作為唯一超級大國已經16年了,她早已不是崛起的問題,而是力求獨霸超級大國地位的問題,俄羅斯是在為重新崛起積極準備條件,日本正在做著登上超級大國的美夢,也不是什麼崛起問題。至於葡、西、荷、法、英、德幾個國家要重新崛起,恐怕要借助歐洲聯盟了。”

在16年前的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筆者的《美國的崛起》一書,該書系統敘述和研究自1492年前到19世紀末的美國歷史, 探討了美國在短期內由荒原發展為世界經濟大國的崛起之路及其歷史借鑒,展現了1815-1984年這八十年間美國近代工業化發展過程。到了20世紀的美國已經是崛起後的美國走上超級大國和唯一超級強國的歷史發展了。崛起後的美國繼續保持100多年的發展勢頭,這是另一個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但是並不能僅僅把它放在“崛起”的框架內加以研究。就是說,15年前我說美國的崛起說的是近代美國的事,而不是一直延續到20世紀的年代,20世紀以來的那段歷史是崛起後的美國歷史了。

兩年前我對於《美國的崛起及其動力》史學腳本稿的審稿意見中提到“關於系列電視片《大國崛起》的定位意圖,我理解大國的崛起和崛起後的大國並非同一含義,這涉及電視片反映時段的下限。附件提到:‘大國崛起的歷史,也就是一部大國經濟振興的歷史’,‘它們通過不同的方式、在不同時期內完成的現代化歷程’‘將視線集中在’‘崛起的特殊歷史階段,追尋他們如何成為世界大國,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的足跡’。我理解按照這些表述及定位,不宜用大量篇幅談論崛起後、現代化後、成為經濟大國後的歷史發展。”“依筆者之見應以美國近代工業化的發生、發展和完成為主線,並說明它的共性和特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於我國實現現代化更有借鑒意義。”

20世紀是有“崛起”中大國的,德國、日本、蘇俄都是,但是他們在“崛起”後的發展道路發生了曲折,德、日走上了法西斯專政的邪路,蘇聯的社會主義模式則在20世紀90年代解體。對德國和日本來說不是重新“崛起”的問題,對於俄羅斯來說有一個重新“崛起”的問題。而對於美國來說,我們不能把她當作還在繼續“崛起”的國家,“崛起”是一個歷史的概念,不是一個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換界標的概念。

2006年我在美國時看到對於《大國崛起》的不少海內外評論,但是這些評論幾乎全是從政治上和價值判斷上做出的。如果美國崛起的電視片用一半以上的篇幅來展現1900年以後的美國歷史發展,那麼按照崛起的歷史界定來看,這樣的敘述早已是“崛起”後的美國範疇了。

我之所以用一些時間來強調區別“崛起”中和“崛起”後的美國,這涉及到怎麼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美國“崛起”的問題,按照我的理解,美國是一個快速“崛起”中的國家,是一個“崛起”後繼續快速發展的國家,是一個既有創新又有擴張的國家,是一個既有人許多愛又有很多人恨的國家。美國的“崛起”是快速的,她只用了80年時間而不是又多用了50年後的130年時間;美國的創新機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崛起”和“崛起”後不斷發展完善的。在“崛起”中和“崛起”後,美國由大陸擴張走向海外擴張又走向了全球擴張。

二、關於美國崛起的特點
我在《美國的崛起》《美國社會經濟史論》兩部著作和《美國經濟發展史系列講座》中認為,美國歷史發展中,有著相互聯繫和影響的五個明顯的特點,而這五個相互聯繫和影響的特點恰恰成了美國實現現代化和美國崛起的重要因素。

1. 年輕快速、實力最強、富有活力的大國
美國迄今建國歷史只有232年,遠較其他大國年輕。美國是世界上快速發展的大國。她有三個快速發展期: 1607-1775年不到一個半世紀的時間,由土著印第安人為主的母系氏族社會階段,過渡為帶依附性的資本主義性質的殖民地。1815-1894年的80年間,美國又從一個發展中國家一躍而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化大國。這80年正是美國開始崛起和崛起成經濟與政治大國的80年。而1898年美西戰爭以來,美國的現代化和後現代化水準、科學技術水準、社會物質和文化社會生活現代化水準一直領先於世界各國。美國作為實力最強的大國工業保持世界領先地位從1894年以來已整整114年了。這114年是美國崛起後的世紀。

2. 外來移民持續不斷的國家
美國是一個外來移民的國家,這一點在除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以外的所有大國中是獨一無二的,自1607年起有連續移民北美到今年持續四個世紀的移民潮,外來移民不含到美國後出生的後裔在內,累計總數在6000萬人以上。美國移民潮規模之大、範圍之廣、時間之長、影響之深是世界上任何國家不能比擬的。考察美國發展和崛起之路,不能不研究美國的移民潮、移民政策及其影響。

根據美國經濟學家的估計,英屬北美殖民地的移民1641年為50000人,1775年獨立戰爭開始時250萬。美國開始進行人口普查時的1790年人口393萬。早期美國移民群體的主流是英格蘭人,1680年前,移民中的90%來自於英格蘭地區。到了獨立戰爭前,移民除來自英格蘭以外還有愛爾蘭、蘇格蘭、德意志、法國、荷蘭等西歐國家和地區,但主潮仍然是英格蘭地區的盎格魯撒克遜白人種族的清教徒(WASP)。這一地區為主體的移民對北美的移植,對於近代美利堅民族的建立和美利堅共和國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近代美國移民人數有增無減,由西歐向整個歐洲地區並波及亞洲和美洲地區。1815-1860年外來移民共500萬人,其中1820-1860年間外來移民中男性60%; 15-40歲的占67%。自1860-1910間,外來移民更高達2286萬,其中1860-1900年1406萬;19世紀最後20年移民美國的男性占75%;其中15-45歲占83%。自1815-1929年有3700萬人進入美國。值得注意的是19世紀80年代以來東歐、北歐地區的移民大量湧入美國,這些移民和主要來自西歐的信奉新教的英語國家的老移民不同,新移民主要來自信奉天主教、東正教等其他教派的非英語國家,尤其是義大利、斯拉夫和猶太民族集團。

在世界近現代各國歷史上,外來移民對於一個國家的影響以美國為最。概括起來在近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影響美利堅民族的形成和發展。
早期和近代的移民潮說明,以英格蘭地區盎格魯撒克遜白人種族的清教徒(WASP)為主體的移民,對於英屬北美殖民地進行長達一個半世紀的移植,極大地影響著近代美利堅民族的建立和美利堅共和國的形成。美利堅民族成分結構的豐富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隨著不同時期美國移民成分的變化,呈現相應的發展趨勢。但是傳統的WASP始終是美利堅民族的主體,目前美國雖然有來自北歐裔、東歐裔、非裔、西裔和亞裔等不同種族,但是並不被認為是美利堅民族的主體,不過他們在美利堅民族大家庭中的發展態勢是有目共睹的。

第二,影響近代工業化的發展。
大西洋沿岸十三個殖民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完全是幾代歐洲移民和非洲黑奴辛勤開發的結果,他們為北美提供了奇缺的勞動力。作為移民主力的英格蘭人帶來的先進社會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無疑極大地推動了北美經濟的快速發展。北美獨立革命的勝利、美國近代工業化的起始和發展、美國的領土開拓和持續一個世紀的“西進運動”、美國近代工業化的完成,無不得益于外來移民。其中大批廉價勞動力和熟練技術人員以及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移民的不斷西移,對於美國經濟區域化和居民社會結構的分佈,同樣發生了巨大變化。1790年時美國94%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阿帕拉契脈以東,1860年該山脈以西的人口比例已達49%。由於移民的辛勞,19世紀中期的密西西比河谷地區成為“美國歷史上在一代人之間把荒原變化良田的第一個例子。”19世紀最後20年美國西部新墾區的土地面積,超過了英、法、德國面積的總和,移民則是新墾地的主力軍。

第三,影響社會政治生活多元化的發展。
在近代美國無論在美國的獨立革命時期還是第二次對英戰爭,或者美墨戰爭及南北戰爭中都有外來移民的作用。美國大陸領土擴張和各個聯邦州先後加入聯邦離不開外來移民。美國兩党制度的形成與發展,以及美國工人、農民運動的發展離不開移民的影響。

第四,影響思想文化的一體多元化發展。
作為一個外來移民國家的美國, 種族多元化和文化多元化,使美國成為名符其實的“大熔爐”。這對於新老移民來說, 美國為他們提供了較為自由發展的大好機遇, 對於整個美國來說,各民族各獻所長導致美國的快速而富有特色的發展。顯然持續不斷的外來移民,和美國自由移民的政策有利於美國的崛起和崛起後美國的繼續發展。

還要提到,說到移民中的華裔種族對於美國崛起的特殊貢獻,其中最為典型的事件就是華工對建成中央太平洋鐵路的歷史性貢獻。中國勞工在建設橫貫北美太平洋鐵路過程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這些無名的築路英雄,就像無數沉默的道釘那樣,鋪就了橫貫北美大陸的太平洋鐵路。大量華工從事高強度、高風險工種,其中許多人因疾病、高寒、超強度勞累,以及塌方、雪崩、墜岩等工程事故而殞身異鄉。在美國,他們不僅酬金極其微薄,而且還遭受種族歧視和排華浪潮等不公正待遇。儘管如此,鐵路先驅們忍辱負重、不屈不撓,用自己的血汗書寫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1877年美國國會兩院調查中國人入境問題聯合特別委員會提出的報告書,就是當年美國排華和中國華工貢獻于美國西部開發的歷史見證,表明沒有中國華工的參與,中央太平洋鐵路要按期修建成功是不可能的;中國華工承擔了橫貫太平洋鐵路工程中最為艱巨的任務,付出了極大的犧牲;中國華工在眾多勞工中,最為勤勞苦幹,最為出色,是廉價勞動力的最好來源;美國政府和鐵路部門給予華工的待遇和白人勞工相比是不公正的。按照美國自由民主的立國精神、美利堅民族的傳統精神、勤儉奮鬥的精神、自由移民國家政策、自由市場經濟運行的公平競爭規則以及《獨立宣言》所宣導的人權價值觀,華工應當得到公正的待遇和客觀的評價;作為邁向現代化、建設北美家園、與各族移民和諧相處的楷模,中國華工是當之無愧的。

華工對於美國和加拿大西部開發的貢獻,並不限於建設北美大陸鐵路。他們積極投身於北美社會的各行各業,頑強不息、奮發圖強,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頭腦開創出自己的一片天空。華工在第一次北美移民潮中,無論是開礦、修路,還是務農,是名副其實的促進西部發展的生力軍和推動東西文化交往的紐帶。然而不幸的事情隨之發生,美國加州等地掀起了排華浪潮,華工的廉價勞力居然成了排華的主要依據。1882年美國國會正式通過了排華法案,這是美國歷史上唯一針對一個國家人民的排斥法律,從而成了美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史、移民史、政治史和人權記錄史上最可悲的記錄之一。

前事不忘,後世之師,汲取歷史教訓,才能共同面向未來。中國華工建設北美太平洋鐵路歷史的經驗表明:美國經濟大國的崛起和發展,包含著中國華人華僑開發和建設北美的一份貢獻,僅僅認為美國的發展是美國白人及其後裔努力的結果是不符合歷史實際的。移民政策是關係美國經濟持續發展的生命線,中國華工開發美國西部所做出的里程碑貢獻是功不可沒的。隨著時代的前進,那些“沉默的道釘”、那些建設北美鐵路的無名華工,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客觀公正的評價。美國領導人曾多次讚揚中國華人建設美國的歷史貢獻。中國領導人也一再給予建設北美鐵路的華工以充分評價。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曾說:“中國移民早就來到美國,並為開發西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說:“19世紀中葉,數以萬計的中國工人和美國人民一起,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共同鋪設了橫貫美國東西的鐵路大動脈。”、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說:“中國數以萬計的華工參加了美國橫貫東西部大鐵路的修建工作”,“無數人為這個工程獻出了生命”。許多歷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高度讚揚華工建設北美太平洋鐵路的功績。這段歷史愈加清晰地呈現在世人面前。美加許多城市和社區都為沉默的道釘立碑,紀念這些“籍籍無名”華工開路先鋒的豐功偉績。1991年美國伊利諾州政府向中國上海捐贈了一座用3000多枚道釘塑造的紀念碑,以表彰建設鐵路的華工的功績。碑文寫著:“中國建築工人所做的貢獻是連接美國東西部海岸並促成其國家統一的重要因素。” 也許這碑文能告慰于那些曾獻身于太平洋鐵路的“沉默的道釘”。前不久齊魯電視臺和新廊網等媒體聯合啟動了尋找華工建設美國太平洋鐵路之旅的活動,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活動,已經獲得了海內外華人的廣泛關注,希望這次活動能夠喚起人們對於那些沉默的道釘為崛起中的美國所做出的歷史性貢獻的回憶。

3. 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國家
在資產階級國家中美國是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國家。它是資產階級的主體民主,錢袋民主。神化美國的資產階級民主制,把它說成是唯一優越的制度,顯然是一種偏見。而認為這種民主完全是子虛烏有,甚至十分反動,也是一種偏見。

美國的民主制包括共和制、聯邦制、成文憲法、兩院制、總統制、兩黨制、司法制、選舉制等特色。

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美國資產階級的民主擴大有一個過程。例如獨立和自由權力的擴大,由契約傭僕白人身份到白人自由民身份,由黑奴到自由黑人身份,由非自由人的印第安人到具有公民權身份的印第安人。在參政權問題上,選舉權的限制逐步縮小和取消,參政人由少數政治活動家參政到某些中下層代表人物的參政,由白人到黑人再到印第安人,由男子到婦女。還有經濟平等權力的擴大,表現在市場經濟領域中的公平、公正和公開,反托拉斯立法和公平競爭法規的制定等。

美國的政治生活中也有資產階級的民主和改革傳統。它可以追溯到17世紀初的殖民地自治議會和1620年的外來移民的“五月花號公約”。從1776年的獨立宣言到1787年的聯邦憲法和1791年的憲法前10條修正案即權利法案。從傑弗遜民主思想到傑克遜的民主政治。從1863年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林肯關於“民有、民治、民亨”的政府的葛底斯堡著名演說,到1866年的給黑人以充分民主權利的憲法第14條修正案。從19世紀末的平民党主義到20世紀初的進步主義運動等。我們需要注意到美國的政治機制並非一開始就有著健全制度的,他是一個逐步發展和完善的過程。這樣的政治機制顯然對於美國的崛起和崛起後持續快速發展是有利的。

4. 商品經濟和壟斷資本主義充分發展的國家
我們知道現代化是沒有社會制度區別的,現代化又是和商品經濟的發展緊密相聯繫的。美國是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典型;也是私人壟斷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典型;以及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典型。可以這樣說,作為資本主義的工業化國家,美國是後起的,作為現代資本主義壟斷組織的國家,美國又是老牌的。它是一部典型的商品經濟和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史。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既說明了美國崛起的歷史特點有反映了美國崛起後繼續發展的經濟原因。

5. 對外開放和社會機制不斷調整的國家
這個特點集中表現為以下四點:一是人口流動的王國;二是對外貿易的超級大國;三是門戶開放的國家;四是不斷進行改革和政策的國家。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開放國家。從北美殖民地時代起,美國就和對外開放結下了不解之緣。沒有開放既不會有美利堅共和國的誕生,也不會有美利堅民族的形成。美國自由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北美大國的崛起是和美國對外開放、對內搞活分不開的。美國不僅是一個外來移民的國家,而且是一個國內居民頻繁流動的王國。它是美國商品經濟高度發展和連續不斷的外來移民潮的產物,又是推動美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因。流動中的北美大陸表現為居民遷移分佈的不斷變化,以及都市化的迅速發展和城市、農村居民人口分佈的急劇變化。它反映了美國人口重新分配的遷移率。商品經濟的高度發達為高遷移率提供了客觀經濟前提;西進運動和大陸擴張是高遷移率的強大動力;近代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又有力地推動高遷移率的發展;交通運輸和通訊事業的先導又為高遷移率創造了有利環境;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和美利堅民族的創新精神都是高遷移率的推動因素。美國良性的人口頻繁流動有利於美國經濟現代化的進程;有利於美國社會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發展;有利於美國的合理佈局和整體發展;也有利於人口素質的提高。

作為從貿易立國外貿易的超級大國,沒有對外貿易就沒有美利堅共和國的建立;就不會有美國近代化和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就不會有超級大國的形成。在貿易大國的進程中,美國採取了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兼顧和交替的政策。此外,在美國崛起後,作為開放型的美利堅共和國的一個重要表現是,自美國崛起後20世紀以來,美國基本上推行門戶開放式的外交政策。

至於不斷進行改革和政策調整。美國的改革開放之路告訴我們,美國在短短的400年內,從荒原發展為世界頭號超級大國,得力於改革開放;沒有改革開放沒有美國特色。在現代資本主義國家中,美國的改革開放執西方世界之牛耳。

在近世界現代史上美國改革調整次數之多和相對及時為世界各大國之最,其作用之大也是不少國家所不及的,研究美國史必須對它的政策調整和改革有足夠的重視。自近代推動美國進步的當推兩次革命和三次改革,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改革關係到美國能否真正建設成為一個獨立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問題;第二次改革(19世紀上半葉)關係到一個一國兩制的美國的走向:是帶有前資本主義,早期資本主義色彩的還是工業資本主義的近代化道路;第三次改革(19世紀末)涉及自由資本主義能否平穩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美國政府不斷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調整社會經濟政策和政治關係,加強經濟管理和調節、推動經濟發展,包括協調農業、輕工業、重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的關係,制定刺激經濟發展的關稅、國內稅收、貨幣、銀行及鼓勵科技發明等政策,都是引人注目的。

三、關於美國崛起後的超強之路
關於美國崛起後的超強之路的探討,我以為需要特別關注崛起和崛起後的持續快速發展的關係。

美國成為超級大國已經有63年歷史,作為唯一超霸強國也有17年歷史。考察當代世界的經濟,理所當然地要研究當代美國的發展。

在這我想簡要說明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新經濟的發展。

20世紀90年代美國新經濟經歷1991年2月到2001年3月美國新一輪經濟發展記錄。成為20世紀美國經濟史上第三個快速發展期。2000年春夏開始的股市崩盤和IT衰退,尤其是2001年“9·11”國際恐怖主義襲擊使美國經濟遭受重創,小布希政府的單邊主義對外政策和有利於富人經濟對策,妨礙了經濟的健康發展,儘管如此,新世紀以來的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在經濟總體上仍保持發展勢頭。

根據2006年美國總統經濟報告附錄1959-2005年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提供的最新統計資料:1959年GDP為5066億美元,1970年GDP為10385億美元,突破了萬億美元大關;1991年GDP為59590億美元,2001年GDP為101280億美元,突破了10萬億美元大關,2002年GDP為104696億美元,2003年GDP為109712億美元,2004年GDP為117343億美元,2005年GDP則達到124794億美元。這個數字相當於1991年以來14年間美國的GDP增加了108%。而依據國家統計局和世界銀行資料,2005年,我國GDP達到22350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的份額約5%,僅次於美國、日本和德國。(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20.9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7%,按照1:7.75美元,則為27019億美元);美國是中國的5.58倍。在美國歷史上經濟的最快發展階段是1869-1901年,GNP在30年間翻了兩番, 即15年翻一番。如果美國今後的發展依然保持14年增加108%速度的態勢,則將成為新一輪快速發展期,那麼2019年時則GDP達到249588億美元,中國這段時間即使GDP不到5年翻一番即連續三次翻一翻也只有178800億美元,而做到這一點是難上難的。即使勉為其難地達到這個目標,也會對可持續增長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

根據2006年美國總統經濟報告附錄1959-2004年家庭的中間貨幣收入(按照2000年美元計算)和家庭與個人貧困情況提供的資料,1991年6720萬個家庭的中間收入是48608美元,低於貧困線水準的共770萬個家庭,占全部家庭的11.5%。而2004年在7700萬個家庭的中間收入是54061美元,低於貧困線水準的共790萬個家庭,占全部家庭的10.2%。而其中白人家庭的中間收入2004年是56568美元,黑人則是35158美元,2004年白人家庭低於貧困線標準的占8.5%,而黑人高達22.8%。這表明整體上美國的家庭富裕而局部貧困現象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美國的相對優勢是明顯的,2006年10月美國總人口由1967的二億突破三億。外來移民起了重要作用,對於美國經濟的發展和種族和社會文化多元化起了積極的作用。超級大國所需要的勞動力供求和經濟消費有著內需足夠的保障。同時三億的人口素質在整體上要高於其他人口大國。由於人口總量的中國是美國的四倍多,美國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比中國要大很的,美國在發展人口的同時,節約和控制資源,改善環境保護的餘地很大,因而美國有著保持經濟可持續增長客觀條件。

從當代世界科技發展的角度看,90年代以來美國依然處於物技術、生命科學、光電技術、電腦及通信技術、電子技術、電腦集成製造技術、材料設計技術、航太技術、武器技術以及核技術等領航領域的核心地位,這不僅表現傳統領航技術的現代化,而且突出反映在新世紀先導技術資訊網路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

從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力量對比而言,美國2005年的GDP總量依然比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的綜合還要多。美國經濟目前依然是全球實力最為雄厚的經濟,幾乎佔據了當前全球需求的三分之一。

由上, 我們可以大體上得出這樣的看法: 整個說來當代美國的經濟,仍然處在波浪式的發展甚至大發展時期;和歐洲發達國家及日本相比70 年代以來美國和其他西方大國依然保持著較大的優勢,儘管隨著歐盟的擴大在整體實力上已經和美國不相上下,但是歐盟作為一個經濟集團內部矛盾重重,不能把歐盟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和美國等量齊觀;美國不僅保持超級大國地位,而且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強大國已經持續了整整17年,在這10幾年間處於第二位的日本則處於停滯和緩慢發展階段,從而確保了美國將在一個時期內繼續保持唯一超級大國地位。從新世紀以來的發展態勢看,美國仍是一個富有活力的超強大國,在考察制約發展諸多因素中,科學技術命、現代化進程、市場與政府、經濟發展和經濟週期、現代化和改革、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現代社會保障、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多元化這九個方面,美國均有積極因素,在戰爭與和平因素方面,美國由於推行擴張主義戰爭政策,影響了經濟的健康發展。

綜合分析當代美國經濟,我們可以看到它存在的某些活力。儘管美國有70年代的滯脹、90年代的金融風暴、世紀初的資訊網路泡沫、恐怖主義襲擊陰影,和2007年以來房地產銷售危機的跡象,但是這些負面因素不足以影響美國經濟的總體發展態勢。
 

四、關於美國崛起的啟示
第一,美國的崛起是在19世紀條件下的崛起而不是在20世紀條件下的崛起,更不是21世紀初期的崛起。有些條件在19世紀有,但是21世紀很難有,例如大陸擴張、西進運動、長期和平的國際環境等。

第二,美國的崛起有著國際和國內的環境,我們既要考察國內因素,又要考察國際環境。

第三,美國崛起有著她自身的特點和歷史條件,她的崛起有著借鑒意義,但是決不可照搬。

第四,美國崛起不是源於一個或者兩個因素而是綜合作用的結果,為了某種需要突出強調崛起的某一個因素,並不一定符合美國崛起的實際。

第五,美國的崛起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強勁活力,這種活力是和她在發展中逐步完善和進一步發展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機制是分不開的。否則難以解釋為和在崛起後繼續快速發展,在其後的一個多世紀名列世界榜首。

 

 

文章來源於:美國文化網

點擊排行
關閉 在線客服 USLawChina微信
掃一掃 諮詢更便利
跨國 搬家 遷廠 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