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美資訊
律師介紹
attorney join in
旅美資訊

旅美華人不乏佼佼者
流覽次數:3499     添加時間:2010/7/12

  中國人以勤勞智慧和善於吃苦聞名於世。美國有人對移居美國的世界各地的移民做了生動形象的描述:墨西哥人勤快活潑,幹完活喝酒跳舞,吃光花光不在乎;越南人幹完活進賭場,下館子,還買高檔服裝;歐洲人把遊玩看得比什麼都重要,週末給3倍工資也不加班;中國人只要有工作,再苦再累無怨言,而且報酬多少不計較。這話不一定十分準確,但至少說明中國人的任勞任怨精神是其他族裔無法相比的。
  中國人的另一特點是開公司做買賣善於精打細算,甚至到了摳門的程度。有一次我們全家在三藩市的一家中餐館就餐,餐廳裏擺著10多張餐桌,每張餐桌幾乎都坐滿了顧客,但整個餐廳只有一名華人女服務員,還有一個端盤送菜但又不像服務員的中年男子,後來才知道他是餐館老闆,只見他除了收錢、送客,還見縫插針地當跑堂兒。兩個人忙得不亦樂乎,連走路都是小跑帶小顛兒,就這樣從上午忙到晚上12點,百分之百地超負荷運載,但為了多賺錢,老闆寧願咬牙堅持,也不多雇服務員。兒子住家附近有一家中餐速食店,我常去那裏買剛出爐的烤鴨,看到櫃檯內外總是那個華人女員工一個人忙裏忙外,既要照料坐在餐廳用餐的顧客,又要不停地為顧客填裝帶回家的塑膠飯盒。
  美國到底有多少中餐館?大概誰也說不清。聽當地華人說,有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館。我的感覺也是如此。我在聖何塞居住時,不管乘車穿越任何一條像樣的街道,都不時有用中文標識的中餐館在眼前閃過。在繁華街區,中餐館更是比肩而立,一家挨一家,連華人不是很多的聖何塞都這樣,洛杉磯、三藩市和紐約的中餐館之多更可想而知了。根據當地華人媒體披露的數字,全美約有中餐館5萬家,從業人員30多萬。開中餐館已成為海外華人謀生的重要手段。在美國,不僅華人離不開中餐,不少白人和其他族裔也喜歡吃中餐,從北京烤鴨到四川麻辣,從芝麻湯圓到小籠包,從蘭州拉麵到臺灣小吃等,不同區域和風味的美味佳餚令人大飽口福。美國媒體的調查表明,美國人平均一星期下一次中餐館,美國中餐館的數量比連鎖速食店麥當勞多兩倍以上。
  如果說中餐館向美國和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的餐飲文化,為人類的餐飲文化作出了突出貢獻,那麼在科技等領域取得輝煌業績的有留美背景的中華英才,則像一顆顆閃閃發光的瑰寶,折射出中華民族的勤奮和智慧,並贏得了世人的仰慕和稱頌。他們當中的早期代表人物有清政府支持的留美學生、後來成為中國著名鐵路建築工程師的詹天佑等;近期代表人物更是數不勝數,如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和催琦,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李遠哲,著名物理學家吳健雄、朱經武,著名數學家陳省身、丘成桐,著名建築師貝聿銘、林國炎,太空科學家王贛駿,愛滋病專家何大一,以及囊括美國四大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工程學院、美國醫學院、美國藝術和自然科學院)院士頭銜的華裔學術泰鬥錢煦。此外還有在矽谷的華人創業先驅李信麟和後來成功創業的劉英武、虞有澄、張忠謀、徐大麟、林傑屏、陳文雄、王嘉廉和莊思浩等。我們對當年聲名鵲起的王安電腦想必記憶猶新,王安創建的電腦公司曾享譽美國和全世界,遺憾的是,公司最終破產使王安這位傑出的華人電腦專家的傳奇人生增添了一層悲劇色彩。
  老一代旅美華人科學家在美國和世界科學發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新一代旅美華人中的佼佼者也層出不窮:雅虎的創建人楊致遠是家喻戶曉的人物,42歲的王曉東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20多萬留美人員中首位獲此稱號的華人科學家。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的32歲的神經科學家陳露於2005年獲得美國麥克亞瑟基金會“天才獎”。華人楊詠威當選《紳士》雜誌“2005年最傑出及睿智人士”。
  有報導說,目前有3萬多名旅美華人被公認為世界一流科技人才。在美國的外國博士留學生中,1/4是中國人。
  在商業等領域,華人同樣人才濟濟。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06年5月公佈的資料,2002年全美有110萬家公司的51%以上的股份為包括華人在內的亞裔人士所有。北美《世界日報》報導說,在矽谷150家大企業排行榜中,華商創辦的有21家,他們多來自臺灣,長期在矽谷創業,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其他領域還有許多華裔傑出代表,如優秀青年鋼琴家郎朗,女子花樣滑冰世界冠軍、被美國布希政府任命為美國公共外交大使的關穎姍等。

美籍華人開始走上政治舞臺

  長期以來,旅美華人參政意識淡薄,總想離政治遠遠的,認為政治是白人的事,與己無關,因此整天埋頭經商、打工、賺錢養家,很難融入美國主流社會,因此被美國白人視為“政治上的侏儒”。雖然也有美籍華人在政府任職,但大多是默默無聞的低級官員,有聲望有影響的華人精英簡直是鳳毛麟角。然而,近20多年來的情況發生了顯著變化,越來越多的華人開始參與選舉,在議會和政府中擔任重要職務,借此表達華人的聲音,維護華人的正當權益。1987年1月,吳仙標、陳香梅、楊振寧等著名華裔人士發表《華裔公民1988大選宣言》,呼籲華人團結一致,為自身和子孫後代的合法權益而鬥爭。同年3月,近百名華人政界人士在洛杉磯成立“華人政治委員會”,掀起華人參政熱。1990年,美國華人傑出人士成立“美國華裔百人會”,旨在代表華人意願,反映華人呼聲,與美國主流社會進行溝通對話,提高華人社會地位。1998年克林頓總統訪華前夕,美國家安全委員會專門邀請百人會的6名成員前往白宮,聽取他們的意見。這是美國總統在重大外交問題上首次主動徵詢華人社團的意見。
  在美籍華人政治地位逐步提高的背景下,美政壇湧現出一批華人政治明星,有的進入決策層,成為一方大員和政府掌門人,在美國政治生活中發揮捉重要作用和影響,其代表人物當屬官銜最高的美國華盛頓州原州長駱家輝和小布希政府的勞工部長趙小蘭。
  駱家輝的祖籍是廣東臺山,美國民主黨人。100多年前,其父13歲時隨祖父從香港移居美國,祖父在白人家當傭人。1950年,駱家輝在美國出生,1982年起連續5次當選華盛頓州議員,並在1996年的州長選舉中擊敗共和黨對手,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州長,2000年順利連任。當時的美國總統克林頓稱讚他是“數百萬美國亞裔移民中值得驕傲的人”。駱家輝曾多次率團訪華,會見中國領導人,積極推動美中經貿關係的發展。 
  趙小蘭1953年生於臺北,祖籍上海嘉定,8歲時隨母親搭乘貨船前往紐約,與3年前到達那裏的父親團聚。1979年,她獲得哈佛大學企業管理學院碩士學位,後任紐約花旗銀行高級會計師,1983年入選“白宮學者”,加入白宮特別顧問團,一年後前往三藩市商業銀行工作,任該行國際金融副總裁。1986年,趙小蘭棄商從政,先後任聯邦航運署副署長和交通部副部長,2001年任聯邦政府勞工部長,布希總統讚揚她具有“豐富的行政能力和強烈的同情心”。趙小蘭曾兩次到中國大陸講學,1986年和1987年分別入選全美六大傑出女性和全美十大傑出女性。她的丈夫是來自肯塔基州的共和黨參議員麥康奈爾。
  趙小蘭在回憶自己剛到美國的生活狀況時說:“我當時連一個英文單詞都不會。每天晚上,辛苦一天的父親還要為我翻譯學校的功課,讓我明白所學的內容。當時全家住在紐約皇後區的一間小房子裏。我們姐妹們一個星期才買一個冰激淩,而且要三人分享,現在想起來,那是我今生吃過的最好的冰激淩。我父親一個人做三份工作,母親持家有方,總是去買平價促銷的東西。父母鼓勵孩子好好學習,對未來充滿希望”。為了減輕家裏的負擔,她念大學時向政府申請貸款,然後利用暑假打工還貸。趙小蘭的成長歷程就是一部華裔移民的艱苦奮鬥史。
  2006年,趙小蘭對在聯邦政府實習的120多名亞裔大學生說:“也許你在奮鬥過程中會碰到歧視和不公平的事情,但不要氣餒,更不要被歧視挫敗而止步不前”,“年輕人不要怕犯錯誤,重要的是,你可以再試,要不停地走下去”。他告誡青年人:你們必須敢於冒險,我們獎勵那些成功者,重要的是不懲罰失敗者。在我們國家,失敗並不意味著恥辱。這就是趙小蘭的人生信條。她身體力行,言必行,行必果,所以才有了今天被稱為華人楷模的趙小蘭。
  除駱家輝和趙小蘭之外,還有不少通過積極參選走上政治舞臺的華人精英,如美國第一位華人聯邦參議員鄺友良、第一位華人市長黃錦波、第一位華人女市長陳李婉若、俄勒岡州聯邦眾議員吳振偉、加州參議員余胤良等。有的華人深得美國總統信任而出任政府要職,在此還應提到的有總統對外貿易代表陳香梅、美駐尼泊爾大使張之香等。據統計,共有50來位美籍華人擔任美國中小城市市長。在剛剛上任的奧巴馬總統的內閣中,華裔物理學家朱棣出任能源部長,華裔人士、奧巴馬競選團隊幕僚長盧沛甯擔任內閣秘書。
  美國兩大政黨深知,如想贏得總統大選,華人的支持和選票是不可缺少的。因此,2008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于2007年5月宣佈,紐約市華人議員劉醇逸和加州華人女眾議員馬世雲為全美華裔支持希拉蕊競選總統總部共同主席。劉醇逸曾經說過,華裔如果不置身於美國的權力機構當中,就根本無法對現實做任何改變。正是基於這一理念,他決心參加1997年的紐約市議員競選,並終於在2001年成為紐約市歷史上第一位華裔也是第一位亞裔市議員。
  據估計,旅美華人從事的職業可謂五花八門,遍佈各行各業,有社會上層人士、大學教師、醫生、律師、企業家、高級行政主管、技術工程師等專業人員,有中小商人、中小企業主、中餐館老闆、雜貨店主、各級文員、熟練工人和大商場大酒店的店員,還有從事體力勞動和受聘于服務行業的人員,如制衣工人、餐館服務員、建築工人、搬運工和雇傭工等。

文章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91c5a00100bznt.html

 

點擊排行
關閉 在線客服 USLawChina微信
掃一掃 諮詢更便利
跨國 搬家 遷廠 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