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研究生教育非常發達,素以水準高、要求嚴、競爭激烈而聞名於世。許多人都認為要進入美國的研究生院一定很難。其實,美研究生院的門檻並不高。
不會出現“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象
在美國,研究生教育已經非常普及,已不再是傳統的精英教育。一般說來,美國大學可分為研究型、教學研究型、教學型和社區大學等幾類。除社區大學外,其他類型的大學都可以招收研究生,許多大學還設有專門的研究生院。衡量大學辦學水準的一項重要指標是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這成為驅動各大學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的內在動因。
如今,在美國許多研究型大學中,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已經達到1:1,一些名校的研究生數量甚至比本科生還要多。走在哈佛、耶魯、麻省理工等大學校園裡,你不經意碰見的任何一個學生,很可能就是哪位大師的高足。由於研究生招生規模巨大,那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象自然不會出現。
入學重視學有所長
研究生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水準的專業人才。正因為如此,許多國家在招收研究生時,都要專門考查考生對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只有那些在報考專業方面學有所長的考生才可能被錄取。相比之下,美研究生院對專業基礎知識似乎並不看重。美國在招收碩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時均採取通用考試,重點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培養潛力。譬如,研究生入學考試(GRE)主要考查的是學生運用英語語言、數學和邏輯的能力,即使是商學院要求的GMAT考試和法學院要求的LSAT考試也都不涉及專業基礎知識的考查。
美國每年均舉行多次研究生入學考試。GRE和GMAT在美國已經實行機考,考生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情況的時機參加考試。如果考試成績不理想,還可以另擇時機再次參加考試。此外,考生還可同時填報若干所學校的志願。只要成績出色,就可能同時收到好幾家研究生院的錄取通知書。
研究生換專業容易
如果你本科學的是文科專業,研究生想不想換個理工科專業試試?由於研究生入學不用考專業,這種現象在美國司空見慣。許多人本科時讀的是一個專業,碩士階段讀的是另一個專業,博士階段讀的又是一個專業,那種從一而終,從本科到博士都攻讀同一專業的人並不多。
這樣做的好處是使學生能夠從不同專業的學習經歷中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和專長。美不少大學認為,知識是普遍聯繫的,不同學科可以互相啟發,互相促進。寬厚的知識基礎、跨學科知識的學習和不同學科專業研究的訓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因此,他們在招收研究生時都十分強調專業背景的多元化。
考慮到學生的專業背景各不相同,許多研究生課程都為零起點。研究生教材大都圖文並茂,淺顯易懂,不會使人望而生畏。當然,對於某些必需的專業基礎知識,研究生院會安排一些補修課程供學生選修。筆者有一個同學,在國內學的是中文,後來去美國改學電腦,並最終獲得了博士學位。這一方面取決於她自身的勤奮,另一方面也有賴於美國獨具特色的研究生入學和教學體制。
進門容易出門難
進入研究生院不算太難,並非意味著入學後就可以高枕無憂。美國研究生院通常對學生要求很嚴,學業負擔很重。許多課程雖然是零起點,但教學進度很快,一個星期的教學內容往往相當於本科階段同樣課程一兩個月的教學內容。老師除了給學生佈置大量的閱讀任務外,還隔三差五地考試或是要求學生提交論文。記得筆者在美國留學時曾選修過一門研究方法課,大大小小的考試竟有6次,還交過2篇論文。在如此繁重的課業負擔面前,學生自然不敢掉以輕心。
由於學費昂貴,不少研究生都要靠做研究助理或教學助理來賺取學費。研究和教學助理工作是研究生學習的重要方面。他們既要看書和寫論文,還要幫導師做項目和改作業。不少研究生終日忙忙碌碌,甚至不得不以實驗室和辦公室為家。
在美國,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培養定位完全不同。碩士重在培養各行各業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博士則側重于培養專門從事科學研究的人才。相對來說,要取得博士學位更為不易。博士生不僅要在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而且必須要取得令人信服的、具有獨創性的研究成果。由於實行彈性學制,不少人要經過5至6年才能拿到學位,個中的艱辛真是一言難盡!
(資料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2005年03月28日10:39)